在刚刚过去的第56个世界地球日,“全球战塑”的话题再次引发对农业生态的深刻反思。
作为中国农业生产的重要技术支撑,农用地膜曾以“白色革命”之名推动粮食增产,却也因难以降解、残留污染等问题成为土壤健康的隐形杀手。
据统计,我国地膜年使用量已超200万吨,覆盖耕地3.3亿亩,其中新疆棉田残膜量高达每亩15公斤,成为“白色污染”重灾区。
面对这一全球性难题
在“减量、回收、替代”的治污框架下
得米自主研发的农林保水剂
以其绿色属性与长效保水功能
成为缓解地膜依赖的关键技术之一
与传统农用地膜相比
得米保水剂展现出三大核心优势
1、 生态安全
得米农林保水剂(钾型),最后可完全降解为二氧化碳、水及钾离子,在避免土壤板结的同时,持续为作物补充钾元素营养。
2、 持效性好
独特的高分子结构使得米保水剂具备优异的“吸水-释水”循环能力,可反复调节土壤墒情,实现持续水分供给。
3、经济高效
兼具成本优势与显著效果,其应用场景已覆盖大田作物、经济林木等多个农业领域。
值得一提的是
此前得米农林保水剂
在广东省科技援疆项目中的棉花种植试验中
表现优异,在成本、质量和效果上
都达到了预期目标
侧面验证了得米保水剂替代
农用地膜的可行性
【得米农林保水剂在棉花种植上的实践案例】
试验地点:新疆阿瓦提县丰收三场九连
开始时间:2003年4月24日
试验数据采集:
试验结果与分析:保水剂可以改善棉田土壤的水分状况,同时可促进棉花植株的生长发育,对棉花有一定的增产效果(在干旱情况下保水剂的增产效果表现得更为明显),棉田每亩使用4kg保水剂时棉花产生的经济效益最高。
作为技术研发者
得米始终将环保责任融入企业基因
从原料到制备工艺
每个环节都贯穿着生态优先的理念
因为我们都深知:
守护脚下的土地
就是守护人类共同的未来!
- END -